不過這是很正常的事 反正有贏家就是會有輸家
大獎被主流拿走 非主流就會開幹 反之亦然
評審真的很難當 雖然這屆評審的認真程度很讓人懷疑所謂懷疑不是針對他們的專業能力 畢竟大叔不是袁小胖老師
大叔不會說這次評審都是二線評審去評斷一線歌手
大叔是認為這次評審感覺上很不用心去聽這次報名的作品
這種感覺是來自於幾個怪現象
第一個就是有幾個入圍者甚至得獎者被質疑抄襲的陰影
這次被質疑抄襲的有范曉萱&100%樂團和小安
入圍最佳樂團的范曉萱&100%樂團被人懷疑抄襲Yeah Yeah Yeahs
而最佳編曲得獎者小安的特務J則是被指說抄襲布蘭妮
然後恰巧這兩人又不是第一次被質疑抄襲 又加深了這個陰影
范曉萱在發行爵士名伶這張專輯時被陶晶瑩在廣播上對照某首西洋歌曲
小安當初寫給張韶涵的某首歌也被質疑抄襲
而且抄襲的還是世界名曲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
由於大叔自己沒有聽過布蘭妮的歌 所以無法確認小安是否有抄襲
但是范曉萱抄襲Yeah Yeah Yeahs的那首歌我已經聽過了
如果這樣還不叫抄襲 那我哪天把DT的Awake發表出來說是我自己做的
大叔知道的抄襲嫌疑犯入圍者已經有兩個了 說不定還有更多
這真的讓大叔很懷疑評審到底有沒有認真聽完所有報名者的作品
當然啦 一年內有報名的歌手的CD量一定很多 認真聽完一定超累
但是隨便聽一聽就選出入圍者甚至得獎者 感覺似乎太草率了
第二個就是評審的口味很奇怪 其實應該說邏輯思維更確切
明明一張專輯得了很多相關獎項 但是佳流行專輯就是拿不到
如果有更優的作品拿下最佳流行專輯 那為什麼其他相關獎項又拿不到
沒道理最佳編曲、作曲、作詞、演唱都拿了 就是不能拿最佳專輯
大叔沒聽過莫文蔚的拉活這張專輯 可是卻正好落入這種詭異的思維
拉活入圍了大概三項左右 但是只拿下最佳流行專輯
如果只論入圍獎項數量 周杰倫、蘇打綠、蔡健雅等人遠多過莫文蔚
而且這幾個人的得獎數量也算多了 但是卻都在最佳專輯敗給莫文蔚
然而莫文蔚的拉活卻又在其他獎項大失其色
撇除周杰倫的青花瓷算是一枝獨秀的單曲 但蘇打綠和蔡健雅卻很全面
可是最後的結果就是這麼詭異 讓拉活冷冷清清卻光榮的拿下大獎
除了分豬肉或是評審邏輯怪怪的之外 實在想不出別的理由會這樣
印象中這一點大概在八、九年前被陶喆很怒地罵過了
好像還舉Elton John在葛來美獎的表現作例子
可能這就是華人文化的作風吧 就是有飯大家吃這樣才是公平
除了金曲獎之外 像什麼Hito FM啦和香港那邊的眾多典禮也都是如此
也許Winner takes all這個想法只在西方文化比較流行吧
第三個就是光從入圍名單就覺得評審的標準很神奇
說真的要主流商業作指標OK 要以音樂深度作導向也OK
可是兩者都要或是取中間值來作標準 那就會變得很奇怪
以最佳樂團的入圍者做例子 拷秋勤和櫻桃幫同時入圍這不是很詭異嗎
櫻桃幫的音樂怎麼樣 我想有在聽樂團的人應該都很清楚吧
而僅僅熟悉主流市場音樂的人 應該也都沒聽過誰是拷秋勤吧
然後最後把獎頒給蘇打綠 就真的很像取平均值這樣
就是要音樂深度也有、要知名度也有然後又是這幾個樂團裡面賣最好的
所以就把獎頒給蘇打綠 這次從入圍到得獎的名單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
好像要讓大家覺得入圍者很多元化表示評審大人們考慮周延
然後頒給最具人氣的入圍者又顯示眾望所歸 表示評審與大眾的接近
其實我覺得以五大唱片為基準也沒麼不好
或是以華人音樂交流協會推薦的音樂為參考也不錯
反正知道標準是什麼、標準在哪裡 那麼事後的爭議自然就少了
當然啦 實際操作上一定不會這麼單純
可是每次名單開出就是這麼惹人疑竇 我覺得也是該確立標準的時候
雖然金曲獎已經爛掉好幾年了 但好歹也是華人音樂世界裡面的重要典禮
嗯...以嚴格的角度來看 大叔這篇文章也是馬後炮...0rz
只是金曲獎完畢後各家報社記者和選秀名嘴各執其辭
真的讓大叔覺得 從評審選出的入圍者就詭異的名單 大家也好這樣吵(笑)
反正現在的市場 金曲歌王歌后又怎樣 賣得多賺得多才是實在的
雖然這樣說感覺很市儈 可是在台灣認真作音樂和聽音樂的人只剩一點了
反正大家就是為了賺錢嘛 金曲歌王歌后能多換幾萬張銷量嗎?
不能嘛(笑) 那是不是賺錢出下張和拍拍偶像劇比較實際點? 是吧
留言列表